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小说_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_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完整视频

煽動分裂國家罪

煽動分裂國家罪是什么意思?

概念

本罪是指為分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割據一方,另立偽政府,對抗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而進行宣傳煽動的行為。

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103條第2款的規定,以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為目的,實施張帖標語、散發傳單;編輯刊物、發表演說、播放圖像;非法出版、宣傳邪教等行為的,應當立案追究。

本罪是行為犯,刑法對此沒有規定“情節”方面的要求,并不要求已經造成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實際后果: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煽動行為,就應當立案;一般來說,對煽動分裂國家的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應當一律立案追究。

犯罪構成

犯罪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中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犯罪主觀方面

罪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煽動,是指行為人以語言、文字、圖像等方式對他人進行鼓吹煽動,意圖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動的|內容或去實行所煽動的分裂國家的行為,而并非行為人自己實行。從煽動的對象看,可以是一人或眾人。從山東的方式多種多樣看,可以是發表言論、散布文字、制作、傳播音像制品等等。

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是指竊據地方權力,抗拒中央領導,脫離中央,搞地方割據或地方獨立,或者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破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只要行為人進行以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為宗旨的煽動行為,不管其所煽動的對象是否接受或相信所煽動的內容,也不管其是否去實行所煽動的行為,都應屬于本條規定的煽動行為。本罪屬于行為犯,行為人只要具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不論是否得逞,是否造成嚴重后果,都應構成犯罪既遂。

定罪標準

罪與非罪

在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犯罪活動中,參與人員一般都非常復雜,尤其是一些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往往借群眾事件為掩護,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被欺騙,或因不明事實真相誤傳謠言,或由于對中央現行的民族政政策不理解,發牢騷、講怪話等,這些都屬于思想教育問題,不構成煽動分裂國家罪。

此罪與彼罪

一、本罪與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界限。(1)侵害的客體不同。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而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侵害的客體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包括各民族平等的權利。(2)煽動的內容不同。前者是煽動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后者是煽動民族間的仇恨、民族間的歧視。

二、本罪與分裂國家罪的界限。兩罪的客體是相同的,即國家的統一;兩罪的目的也是相同的,即分裂國家。兩者有明顯的區別:(1)實施的行為不同。本罪是煽動行為,后罪是組織,策劃、實施分裂的行為;(2)犯罪形式不同。本罪是任意共同犯罪,即單個人即可構成,后罪是必要共同犯罪,只能以共同犯罪形式存在;(3)犯罪故意的內容不同。本罪是煽動的故意,犯罪主體雖都是一般主體,但在實施中有所區別。本罪的實行者多為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后罪的實行者則多是竊據重要地位的政界要人,當然也包括民族分裂主義者。

三、本罪與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界限。雖然兩罪都實行了煽動行為,方式也基本相同,而且同屬一類犯罪,但它們有如下主要區別:(1)犯罪行為的內容不同。本罪是煽動分裂國家,即一分為二或一分為多,后罪是煽動覆滅現存政權,另立新政權。(2)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不同。(3)犯罪客體不同。本罪的客體是國家統一,后罪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及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統一主要是各民族感情和愛國主義的問題,后者主要是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問題。

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上一篇:附屬刑法

下一篇:拐賣婦女、兒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