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小说_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_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完整视频

網絡犯罪

網絡犯罪是什么意思?

網絡犯罪,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借助于網絡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絡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絡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件指令,網絡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絡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借助于其居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絡系統實施的犯罪。簡言之,網絡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絡進行的犯罪,網絡犯罪的本質特征是危害網絡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種類與形式

(一)在計算機網絡上實施的犯罪種類: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表現形式有:襲擊網站;在線傳播計算機病毒。   

(二)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種類: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罪;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罪;利用計算機實施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計算機竊取國家秘密罪;利用計算機實施其他犯罪:電子訛詐;網上走私;網上非法交易;電子色情服務、虛假廣告;網上洗錢;網上詐騙;電子盜竊;網上毀損商譽;在線侮辱、毀謗;網上侵犯商業秘密;網上組織邪教組織;在線間諜;網上刺探、提供國家機密的犯罪。

特點分析

1、智能性   

計算機犯罪的犯罪手段的技術性和專業化使得計算機犯罪具有極強的智能性。實施計算機犯罪,罪犯要掌握相當的計算機技術,需要對計算機技術具備較高專業知識并擅長實用操作技術,才能逃避安全防范系統的監控,掩蓋犯罪行為。所以,計算機犯罪的犯罪主體許多是掌握了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專業人士。他們洞悉網絡的缺陷與漏洞,運用豐富的電腦及網絡技術,借助四通八達的網絡,對網絡系統及各種電子數據、資料等信息發動進攻,進行破壞。由于有高技術支撐,網上犯罪作案時間短,手段復雜隱蔽,許多犯罪行為的實施,可在瞬間完成,而且往往不留痕跡,給網上犯罪案件的偵破和審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且,隨著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不斷發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翻新,甚至一些原為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專家的職務人員也鋌而走險,其作惡犯科所采用的手段則更趨專業化。   

2、隱蔽性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虛擬性和超越時空性等特點,使得計算機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增加了計算機犯罪案件的偵破難度。據調查已經發現的利用計算機或計算機犯罪的僅占實施的計算機犯罪或計算機犯罪總數的5%-10%,而且往往很多犯罪行為的發現是出于偶然,例如同伙的告發或計算機出了故障,用于手工作業的處理業務是偶爾發現的。大多數的計算機犯罪,都是行為人經過狡詐而周密的安排,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所從事的智力犯罪行為。進行這種犯罪行為時,犯罪分子只需要向計算機輸入錯誤指令,篡改軟件程序,作案時間短且對計算機硬件和信息載體不會造成任何損害,作案不留痕跡,使一般人很難覺察到計算機內部軟件上發生的變化。   

3、復雜性   

計算機犯罪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第一、犯罪主體的復雜性。任何罪犯只要通過一臺聯網的計算機便可以在電腦的終端與整個網絡合成一體,調閱、下載、發布各種信息,實施犯罪行為。而且由于網絡的跨國性,罪犯完全可來自各個不同的民族、國家、地區,網絡的“時空壓縮性”的特點為犯罪集團或共同犯罪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第二、犯罪對象的復雜性。計算機犯罪就是行為人利用網絡所實施的侵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和其它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其犯罪對象也是越來越復雜和多樣。有盜用、偽造客戶網上支付帳戶的犯罪;電子商務詐騙犯罪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非法侵入電子商務認證機構、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破壞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惡意攻擊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虛假認證犯罪;網絡色情、網絡賭博、洗錢、盜竊銀行、操縱股市等。   

4、跨國性   

網絡沖破了地域限制,計算機犯罪呈國際化趨勢。因特網絡具有“時空壓縮化”的特點,當各式各樣的信息通過因特網絡傳送時,國界和地理距離的暫時消失就是空間壓縮的具體表現。這為犯罪分了跨地域、跨國界作案提供了可能。犯罪分子只要擁有一臺聯網的終端機,就可以通過因特網到網絡上任何一個站點實施犯罪活動。而且,可以甲地作案,通過中間結點,使其他聯網地受害。由于這種跨國界、跨地區的作案隱蔽性強、不易偵破,危害也就更大。   

5、匿名性   

罪犯在接受網絡中的文字或圖像信息的過程是不需要任何登記,完全匿名,因而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也就很難控制。罪犯可以通過反復匿名登錄,幾經周折,最后直奔罪犯目標,而作為對計算機犯罪的偵查,就得按部就班地調查取證,等到接近犯罪的目標時,犯罪分子早已逃之夭夭了。   

6、損失大,對象廣泛,發展迅速,涉及面廣   

計算機犯罪始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迅速增長,八十年代形成威脅,美國因計算機犯罪造成的損失已在千億美元以上,年損失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英、德的年損失也達幾十億美元。隨著社會的網絡化,計算機犯罪的對象從金融犯罪都個人隱私、國家安全、信用卡密碼、軍事機密等等,無所不包。而且犯罪發展迅速。我國從1986年開始每年出現至少幾起或幾十起計算機犯罪,到1993年一年就發生了上百起,近幾年利用計算機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其中金融行業發案比例占61%,平均每期金額都在幾十萬元以上,單起犯罪案件的最大金額高達1400余萬元,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而且這類案件危害的領域和范圍將越來越大,危害的程度也更嚴重。計算機犯罪涉及面廣。據統計,在美國計算機及計算機犯罪造成的損失,每年接近上百億美元。計算機犯罪從原來的金融犯罪發展為現在的生產、科研、衛生、郵電等幾乎所有計算機聯網的領域。   

7、持獲利和探秘動機居多   

計算機犯罪作案動機多種多樣,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計算機犯罪活動集中于獲取高額利潤和探尋各種秘密。據統計,金融系統的計算機犯罪占計算機犯罪總數的60%以上。全世界每年被計算機犯罪直接盜走的資金達20億美元。我國今年發現的計算機作案的經濟犯罪已達100余件,涉及金額達1700萬元,在整個計算機犯罪中占有相當的比例。   

8、低齡化和內部人員多   

主體的低齡化是指計算機犯罪的作案人員年齡越來越小和低齡的人占整個罪犯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從目前發現的計算機犯罪來看,犯罪分子大多是具有一定學歷,知識面較寬的,了解某地的計算機系統的,對業務上比較熟練的年輕人。我國對某地的金融犯罪情況的調查,犯罪的年齡在35歲以下的人占整個犯罪人數的比例:1989年是69.9%,1990年是73.2%,1991年是75.8%。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   

此外,在計算機犯罪中犯罪主體為內部人員也占有相當的比例。據有關統計,計算機犯罪的犯罪主體集中為金融、證券業的“白領階層“,身為銀行或證券公司職員而犯罪的占78%,并且絕大多數為單位內部的計算機操作管理人員;從年齡和文化程度看,集中表現為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能獨立工作的大、中專文化程度的年輕人,這類人員占83%,案發時最大年齡為34歲,利用電腦搞破壞絕大多數是對心懷不滿的企業內部人員,通常他們掌握企業計算機系統內情。   

9、巨大的社會危害性   

網絡的普及程度越高,計算機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傳統犯罪所能比擬,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統計測算,一起刑事案件的平均損失僅為2000美元,而一起計算機犯罪案件的平均損失高達50萬美元。據計算機安全專家估算,近年因計算機犯罪給總部在美國的公司帶來的損失為2500億美元。   

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世界各國對網絡的利用和依賴將會越來越多,因而網絡安全的維護變的越來越重要,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攻擊。美國每年因信息與網絡安全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元,企業電腦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為50%,1998年我國公安部破獲黑客案件近百起,其中以經濟為目的的計算機犯罪占70%,計算機犯罪能使一個企業倒閉,個人隱私的泄露,或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癱瘓,這些絕非危言聳聽。